发表时间: 2022-05-12 22:34:47
作者: 河北中医文化网
浏览:
“中医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?它既不能找出人生病的原因,也不能迅速解决问题,无非是用一些杂草让病人吃了,自己好了,就说中医妙手回春,没好就说病入膏肓,没得治。”
“请各位辩友对我们表示起码的敬意,中医的发展历史在我国已有千年之久,不是西医还没走到我们这块天地,中国人就没病了吗?不治不行吗?况且西医这种开膛破肚,简单粗暴,每次要调理好几天的疗法,那又是害人害己。”
……
在一次辩论会上,就中西医的问题,双方队友展开了激烈的辩论。
关于中西医之争,历来没有定论,甚至有人认为西医几乎能治百病,不知中医存于何处才有价值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,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了二者的差别所在。那么到底什么是中西呢?它们有哪些不同呢?又如何才能将两者进行更好地融合呢?今天,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中西医的差异。
中医"无用",西医能解决一切问题吗?
正如上述争论,很多人给中医贴上了“没用","慢”等标签,似乎中医治疗疾病只是误打误撞,但中医真的没用吗,要搞清楚这个问题,必须从”人“开始。
我们可以把人比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,这个系统的维持需要各个器官的正常工作,同时又要与所处的环境相协调,这样才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,一旦器官出了问题,或者外在环境出了问题,我们的身体就会出现问题,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生病“。
生病有轻有重,可以在身体的任何部位自愈,同时我们的身体自愈能力也很强,对于较轻疾病,身体可以自行恢复,比如感冒。
但重症,需要我们借助外力,帮助它自行恢复,就像机械维修一样,所以我们可以把中西医比作维修工人。
西医通过研究人体内各器官、组织、细胞和分子的层次和功能以及借助现代医疗设备和实验室进行诊断,使其明确到底是哪一方面出了问题,然后用药物对疾病进行抑制、控制和替代,因而针对性强、疗效快。
与中医不同,她会先从整体出发,通过调节人体自身正气,或疏通人体经络,开合腠理,通过改变人体整体情况,如提高免疫力等来抵御疾病。
现举例说明,比如感冒,西医治疗感冒通过查血等检查,明确感冒是病毒感冒,还是细菌感冒,然后对症治疗,精准打击。
而中医治疗感冒,首先是通过增强病人体质,让机体自身抵御感冒。
因此,这是中,西医学的区别所在,而正是这一观念上的差异,才造成了中,西医学各自擅长的领域。 从目前来看,西医已经发展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,但是中医还处于初级阶段。因为中医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,因此在很多方面都与现代医学有着较大的差别。那么中西医应该如何结合呢? 对于多囊卵巢综合或者是单单卵巢来说,它的治疗难度相对较低;
而肿瘤等疾病也会先在某处生根发芽,然后蔓延全身,前期需要精准打击,清除癌细胞,所以西医更擅长此术。
中西医是两个不同的体系还有很多不同,都有各自的缺陷,所以两种医学都有存在的必要,它们各有所长,中西医结合才是王道。
中医治病以体质为本,对照看看你是哪一种?
中医讲究辨证施治,那么什么是体质呢? 在这里我想说一下,如果你是一个人的话,那一定要知道自己属于什么样的体质类型。那么什么是体质?它包括了哪几类呢?又该怎样进行调理呢? 现在就来了解下中医提到的体质有哪些。
平和质;
平和质整体处于阴阳平衡状态,气血旺盛,精力充沛,疾病少,是最稳定,健康的状态。 阳虚质以气虚为主,表现为畏寒肢冷、四肢不温等症。阴虚质与痰湿质相比,更容易出现失眠、烦躁易怒、心悸气短等症状。 这种体质一般注重锻炼养生,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即可,无需特别调理。
阳虚质;
中医认为阳虚质是由阳气不足引起的,一般面色发白、手脚发凉、身体机能衰退、精神不振、消瘦。
那么阳气不足就需要扶阳,我们可以通过艾灸,悬于大椎穴(肚脐),神阙穴上方3~5cm,每个穴位10分钟,感觉温热即可,不宜过热,从而达到调理的目的。
阴虚质;
阴虚体质的人一般五心发热、口干、心烦烦躁、潮热盗汗、失眠、头晕耳鸣。
调养方法主要以食疗为主,建议白玉苹果汤能养阴润燥,作法是将百合,玉竹,大枣,陈皮,苹果,煮成汤后加入冰糖即可食用。
气虚质;
脾的功能较弱,气虚者老是感到体倦乏力而气色欠佳,易疲倦,气促,多汗。
气虚体质的人尊太子参为粥,可健脾益气,太子参经清水泡发,加适量大米熬制而成粥。
气郁质;
气郁质多表现为精神忧郁,情绪沉郁不稳,郁郁寡欢,抑郁症患者多是这种体质的人。 在情绪上也容易产生抑郁和焦虑等症状。有研究显示:中国女性中80%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气郁状态,其中50%-60%属于气虚型。中医认为气虚是导致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。 针对这类体质的患者提出要对他们的心理进行健康的疏导,多参加户外活动、运动、与人沟通,可以咨询心理医生、倾诉、发泄心中压力。 养成积极乐观心态;
血瘀质;
血瘀质的表现是色素沉着,面色暗沉,色黯淡无光,易出现长斑,毛发脱落,关节疼痛等; 中医认为瘀血是由气虚或阳虚所致。在现代社会生活中,人们工作压力大,精神紧张,饮食无规律等因素都会导致体内血流量减少而出现瘀血状态。因此,需要进行活血化瘀治疗。 这种体质建议药膳疗法,如田七当归乌鸡汤,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,这种药膳不适合阴虚体质者。
痰湿质;
痰湿质常表现为体胖质稠,痰多,口粘腻等症状。 中医认为,痰湿质属于脾虚湿盛,脾胃虚弱型。因此,在治疗时,需要从脾胃论治。痰湿质是由饮食不节引起的一种常见偏颇体质。 这种体质的患者可以用茶饮来调理,比如推荐白扁豆花陈皮茶,具有化痰祛湿的功效,做法是将白扁豆花,陈皮,茯苓,全部磨粉加开水冲泡一段时间即可饮用。
湿热质;
湿热质多表现为口干口苦,面部油光,痘多,口苦咽干,易患湿疹等症状,这种体质可以通过食疗来改善,如冬瓜赤小豆排骨汤,具有清热祛湿的功效,做法是将冬瓜,赤小豆,排骨加水煎煮成汤食用。